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教育委员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论坛
《任玉岭谈教育》之《对民办教育的考察、研究与建议》
 时间: 2017-04-01  点击: 来源: 中国长城学会国际公共关系联合会

对民办教育的考察、研究与建议

(2008年10月)

  摘要:古今中外教育发展的历史表明,民办学校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功不可没。国外大学的60%是民办私立的,中国民办教育起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民国时期的1925年全国已批准设立的私立大学共有27所,而小学层次的民办私塾和公办小学的数量各占一半。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民办教育快速发展,走上规范化、规模化的轨道。我国民办教育事业之所以大发展,一是社会需求巨大,促进了民办教育的发展;二是欠发达地区缺少高中、大学的现状推动民办学校的兴起;三是先富阶层和农民工的特殊需求,为民办教育发展创造了商机。民办学校类型多种多样,各自千差万别,需要管理和模范。当前民办教育存在缺乏配套政策、经费不足、政府支持欠缺、与公办学校争夺市场、缺少办学自主权、办学条件差、师资队伍不稳定种种困难。发展民办教育,一要提高认识,毫不动摇地把民办教育搞上去;二要认清主要服务对象,给其以更多的关注;三要搞好教育经费的透明分配,促进对民办教育经费的支持;四要坚决反对公办学校办民办分校;五要给民办学校松绑;六要对以赚钱为目的的民办学校进行限制和规范。

  关键词:民办教育;民办学校历史;教育发展;教育改革

 

  2009年,本人受命参加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调研,除了查阅史料之外,先后走访了河南,广东,陕西,河北,贵州,新疆,吉林,天津,云南,北京等地的教育部门和学校,并于年底赴日本、韩国进行了职业教育的考察。民办教育虽然不是考察重点,但也听到和见到一些情况和问题,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一、民办学校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功不可没

  (一)国外大学的60%是民办私立的

  我们知道,世界上有很多有名的大学都是属于民办的,世界上更有跟多的名人、政要是从民办学校走出的。

  美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这些名牌大学都是私立的。英国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日本的早稻田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等也都是民办的。

  以牛津大学为例,它有40所学院,每所学院都是一个独立法人,拥有土地、产业和基金,学院由董事会领导,董事会通过选举产生。学校当局主持考试、颁发学位,向中央图书馆、实验室、博物馆提供资金,并组织研究生进修和研究。这个大学的学习一年分三个学期。

  牛津大学的收费因人而异,对英国和欧共体学生收1025英镑—2675英镑/年,海外学生收6648英镑—8910英镑/年,医学专业收16337英镑/年,MBA专业收16000英镑/年,中国学生一年的学费为25万人民币。

  这所学校很重视以人为本,入校后,每个学生给一串钥匙,可以打开学校边门,夜晚自由出入,可以自行打开图书馆、实验室,随时进入。学生借书,只需填张卡片。考试不需要监考。作弊一旦被举报,便会自觉地离开学校,自行走人。

  牛津大学培养了许多政治界和经济界的巨人,出过1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23位英国首相和其他国家的领袖,还培养有众多的科学家、政治家、艺术家。

  上个月,我在日本考察时,看到一所民办的大原职业学院,总部在东京,全国有72所分校。他们是由两个人出资4亿日元,于1986年创建的,现在这所学校的资产已经达到800亿日元以上,学校的在校生达到15000人。这所学校设有各种各样的专业,除了各种技术专业外,还有法律专业,会计专业,经营专业,信息专业,护理专业,急救专业,航空服务专业,警察专业,公务员专业等等。

  这样的民办学校,在日本不纳税,但也不盈利,纯属公益性质。学校的收入来源于学生的学费,所有盈利,全部用于学校的发展和学习条件和实习设备的改进上。例如,走进他们的就业情报室,就可以方便地了解到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及企事业单位可能给的报酬,学生可能依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进行挑选,很容易同用人单位沟通和对接。这样的民办学校,设立分校、开设专业,不需要申报和国家审批。学校的管理由董事会裁决,员工的工资由董事长亲定。学生质量较高,得到社会欢迎。

  从世界范围看,近30年来许多国家私立学校都取得了大发展,私立学校构成了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都出现了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的筹资办学。近年来英国出现的城市学院,由地方企业出资、政府协办、两三年时间就创办20多所,遍布英国各地。据联合国统计,在私立学院学习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是:菲律宾为86%,韩国为75%,孟加拉、巴西、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和印度约占60%。美国1940年有1708所大学,到1990年增到3545所,其中公办的增加44%,为751所,私立的增加1086所,占总数的60%。2004年美国高校6412所,私立高校4365所,占68.1%,具有学位授权的高校4236所,私立学校2516所,占59.4%,因此说,私立高校在美国三分天下有其二。‘

  (二)我国民办学校的历史十分久远

  我国的民办学校起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郑国和鲁国。而对后来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是鲁国孔子的私学。当时还有与孔子竞争生源的少正卯的私学。春秋末期,私学更加旺盛,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诸多私学蜂拥而起。后来的孟子,荀子都培养了大量人才,如李斯、韩非等一流的政治家,都是荀子的学生。

  秦汉时,因秦始皇焚书坑儒,私学被禁。但仍有一批儒生隐匿民间从事民办教育活动。南北朝时期,私学又从新崛起。隋唐时期,私学更加兴盛。唐代人才辈出,群星灿烂,都是私学发展的结果。

  宋朝直至清朝,私学和启蒙教育获得充分发展。如朱熹从师从教,成为私学的杰出代表,我也在武夷山看到过朱熹办的书院。元明清时期,私学更加活跃、兴旺不衰,这个时期,私学的教学内容,除儒家经典外,六经、百氏、兵刑、律历、算术、方板、异教外书等都成了私学的教学内容。

  中国民间书院,是私立教育的重要组成。自唐代出现书院之后,书籍开始大量流通于社会,书院也成了藏书、校书、修书、著书、读书的活动场所。中国最早的民间书院是出现于陕西蓝田的瀛洲书院和山东临朐的李公书院。

  书院开初多为士大夫私人读书的场所,以后担起了向社会传播知识的责任,实现了书院服务对象由个人向公众的过渡,这是书院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唐代有民间书院53所,民办的占84.13%。到了两宋时期,书院受到高度重视,总数达到720所,分布于19个省区,民办的占62.72%。当时民办书院最多的地方是江西,有224所,浙江有156所,是书院最发达的省份。另外比较多的省份还有湖南70所,福建85所,此时的江南取代了中原,成了中国的教育与学术中心。

  民间书院主要职能是研究,讲学,藏书,刻书,祭祀,学田,这是书院发展,延伸的结果。一般书院的建筑布局和结构也与其承担功能相衔接,形成了讲堂斋舍、书楼文库、祠堂庙宇,食库厨房等区。相当于今天大学里的教学区,科研区,图书馆区,运动区,生活区等。可见由宋代起,中国的大学建设已具雏形。

  元代,虽然是一个少数民族统领的中央政权,但仍十分注重书院的发展,中统二年(1246年)忽必烈曾下诏:“凡有书院,均不得令诸人骚扰”。对书院的设施给予保护。元代书院总数406所。元代书院中,民办占82.3%。元代申报书院需经县、州、府、路、行省、宣慰史、吏部、礼部、集贤院、国子监各级职能部门核准、审批。当时建立书院十分不易,对书院的管理十分严格。

  明代是书院繁荣与辉煌的时期,明朝276年中,有书院1962所,分布于19个省,其中江西270所,广东207所,陕西48所。黄河流域书院总量下降,珠江流域书院增多。这时民办书院降到了42.55%,官办书院首次超过了民办书院。

  清代,书院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期,当时共有书院4365所。民办书院广布于农村,承担着普及文化知识的基础教育任务。书院最多的省是广东,531所,江西392所,四川352所,福建351所,清代民办书院所占比重与明代相近为42.7%。20世纪2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的《湖南自修大学宣言》总结了书院的三大特点,一是师生感情甚笃;二是没有教授管理,但为精神往来,自由研究;三是课程简而研讨周,可以悠游暇豫,玩索有得。

  清代,还出现了一批教会书院(97所),它是中西文化对接与交流的产物,这些书院重视吸收清贫之家的子女入学,教学内容中西并重,并引入了外语。光绪二十七年(1901),全国书院被诏令在短期内改为大学、中学、小学三级学堂,致使很多书院在改制中获得了永生。光绪二十三年陕西崇实书院(泾阳县内),建成后,书院分政事,工艺二部分,其课程含英文、算术、制造,书院内增添了制造区,为学生提供机械制造的实习场所,光绪二十四年,已成功的仿造出日本的人工轧花机器,首开了中国1300个书院制造机器之先河。标志着经过改革的书院可以海纳近代科学技术与知识,托立于新的教育体制之中。此后,光绪二十八年崇实书院与宏道书院合并,改名为高等工业学堂。由此,实行了一千年的书院教育体制,自1901年退出了历史舞台,4年后科举制度随被废止,新式学堂开始一统天下,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重大变革,也是一块重要的里程碑。

  二、近现代民办教育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

  (一)中国近代的私立学校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之初,北洋政府教育部便公布了《大学令》,即准许设立私立大学。在公立、私立专门学校规程中规定,公立、私立的专门学校均一体对待。并提出“为私人办学便利起见,应尽量予以变通”,宽松的政策加上民族资本的发展,为私人办学校提供了资本与条件,于是民办大学,急剧增加,1925年,全国共批准私立大学27所,另外未获批准擅自举办的也还有很多。在小学层次民办私塾和办公小学当时各占一半。

  就私立大学的学科设置看,当初以文学、法学为主,理科很少。以后张伯苓创办的南开大学、陈嘉庚创办的厦门大学、张謇创办的南通大学等,都起点较高,并重视了理工科的设立。南开由中学到大学,可谓是中国最著名的私立学校,南开的迅猛崛起,是20世纪民办教育高等教育领域的一大奇迹。南开的私立,不仅是办学资金要自筹,而且在文化精神上“自定”,在办学方针上“自主”。南开因办学有方,赢得了快速发展,并成为一代名校。抗日战争期间,南开大学与清华、北大合署,在云南三校合办西南联大,为中国培养了众多的社会精英,包括李正道、杨振宁、陈省身均由西南联大走出。

  记得1998年,南开中学纪念建校100周年市,有一张统计名单,当时从南开走进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位总理、两位副总理、四位委员长、六位全国政协副主席,还有七十多位院士,一百六十多位部级领导。按现在的说法,这个学校培养出来两位总理,即周恩来和温家宝。按当时的统计,这些人早期多在私立的民办体制下接受南开教育的。由此,不难看出,民办教育,有它的优越性。当年,南开的校训是:“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最近温家宝总理去南开大学做报告时,专门讲了南开道路问题,他认为“南开道路就是同我们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在谈到南开品格时说,“公允公能、日新月异,就是指要为公、奉献和创新。”他还说“南开精神,就是青春精神”,他曾为南开题词写下了“南开永远年青”。经过百年了,南开依然很有“朝气”,还是那么“年轻”。也许这就是当年民办南开、私立南开留下的财富。

  1928年至1937年的十年间,中国战争较少,私立学校迎来了稳步发展。1934年后,国家开始给私立大学补助经费,又对大学发展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当时的私立大学以农、工、商、医、理为主要培养目标。与此同时,私立小学,私立中学,在这个时间也都得到了较好发展,政府也出台了《私立中等学校及小学校立案条例》,对支持和规范私立学校起了重要作用。

  七七事变之后的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国一些私立学校遭到轰炸、被毁,但同时又有一些新的私立学校创立诞生。对敌占区学校内迁的,政府给予了一定补助。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一些大学又迁回原地,至1947年,全国共有大学55所,其中私立大学占24所。民办小学私塾2万所。抗战胜利后,民办学校又有了新的发展,如宋子文在海南创办了海南大学,杜聿名在东北创办了中正大学,梁漱溟创办了勉仁文学院等。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由于经济体制的变化,私人捐助办学已完全没有可能。1951年进行大学院校调整时,所以私立大学都并入了高校,有的则变格为公立学校。农村的私塾小学和各级的私立中等学校,也自然都收归国有,办成了公立中学或小学。至此民办学校顷刻间销声匿迹了。

  (二)改革开放后民办学校再度兴起

  我国民办学校再度兴起,是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制度改革以及民营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产物,也是经济发展、民国收入增长、人民群众增大和提高了教育需求的结果。在必要性出现、可能性具备前提下,国家根据社会认识的承受能力,逐步出台了相关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与法规。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此后的1987年国家出台了《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暂行规定》:1992年《全国教育事业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要点》规定:“……要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的社会各界共同办学体制。”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再次提出:“改革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并于1997年出台了《社会力量办学条例》明确规定“国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实施义务教育的教育机构作为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补充”。

  1998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

  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又为我国民办教育走上规范化确立了依据,是民办教育的里程碑。

  在各方面的共同推动下,至2008年,民办教育的各类民办学校(包括教育机构)共有10.09万所,全国各类学历在校学生达2824.4万人,其中民办幼儿园83119所,在园儿童982.03万人,民办普通小学5760所,在校生480.4万人。民办普通初中4408所,在校生428.4万人。民办职业初中7所,在校生0.2万人,民办普通高中2913所,在校生240.30万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3234所,在校生291.81万人,另有非学历教育学生33.21万人。民办高校640所(含独立学院322所),在校生401.3万人,其中本科生223.3万人,专科生178.0万人;另有其他形式的受教育学生26.7万人,民办其他高校机构866所,各类注册学生92.02万人。此外,还有民办培训机构19579所,接受培训人数为834.76万人。

\

任玉岭在美国西点军校考察

  三、我国民办教育何以能得到大发展

  (一)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巨大,促进了民办教育的发展

  现在有“专家”,讲什么中国大学多了,要防止过度教育了,还说什么,过度教育不利于社会稳定,国外早已注意这个问题了。那么中国是不是过度教育了呢?是不是因为教育影响了社会发展呢?肯定不是的。以上“专家”的言论我认为是非常谬误的。

  从公民受教育的年限看我国为10年左右,这同世界上很多国家相比,我们还差很多。6岁以上的人口在日本受教育年限为15年,韩国为16年,美国为16年,英国为17年,我国台湾为16.06年。从适龄人口的中等学校在学率看,我国仅有70%左右,而日本为101%、韩国96%、美国94%、英国98%、法国114%、德国101%、澳大利亚150%,我国台湾为99.15%。从适龄人口的高等学校在学率看,我国2006年达到22%,日本适龄人口在大学的在学率为57%、韩国为91%、美国82%、英国59%、法国56%、澳大利亚为73%,我国台湾为83.58%,从高等教育学生占总人口的比率看,2006年我国为1.78%,日本为3.20%、韩国为6.57%、美国为5.86%、英国为3.85%、法国为3.48%、德国为2.71%,澳大利亚为5.13%。

  以上数据表明,我国无论在公民受教育年限方面,还是在中等教育在学率方面,也无论从适龄人口的高等学校在学率看,还是从高等教育学生占总人口的比率看,中国都还相差甚远,有的则是几倍之差。如此受教育水平之低,正是我国的主要矛盾,怎么能说过度教育了呢?怎么能在这时候要提出防止教育过度呢?

  改革开放初的1986年,我到美国硅谷去考察,在电子产品生产线上我问了几名工人,他们都是从大学毕业的。而我们呢?在产业大军中,2006年,制造业领域,小学初中文化的还占64.2%,高中文化的占25.2%,大专以上的占10.5%,在建筑行业,文盲、小学、初中文化的占70.8%,高中毕业的占19.6%,大专毕业的占9.6%,由于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不仅造成我国产品质量偏低、产业升级困难,而且易出事故,如煤窑事故,桥梁坠毁,楼房坍塌,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不少损失。

  教育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邓小平在“文革”后刚恢复工作不久,就力主教育战线要“拨乱反正”,并指出“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没有教育的现代化,也很难做到地区的现代化。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上,我们虽然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大学扩招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教育发展方面依然问题较多,特别是欠发达地区,不仅义务教育问题比较突出,而且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也难适应本地区人民群众对教育增长的需求。中国人受教育年限偏低,以及主客观对教育需求的增长,给民办教育发展提供了机遇。

  (二)欠发达地区缺少高中、缺少大学是民办学校兴起的重要动因

  现在的教育年限对大部分人类说是过短的,而且主要集中于农村。根据2007年统计年签和中国人口年鉴,截止2006年,中国城乡共有九年义务教育在校生1.66亿人,初中5937万人,小学1.07亿人。农村在校生1.17亿人,占70.1%,其中农村户籍初中占84%,农村户籍小学也占84%。从这两个84%看出,中国43%的城市化率还是表面的。既然初中生人数和小学生人数都占全国的84%,这就意味着中国农村人口的比重有多大,农村的教育问题有多重。农民是最大的和最需要的受教育群体。

  我们可以看到,在城市里,孩子们基本接受了高中教育,而农村还停留在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上。基于城市户籍的中小学生,仅占全国的20%不到,所以城市户籍的孩子既是全部上了高中,上了大学,但中国整体受教育水平,会因为中小学生的80%以上在农村,而很难得到明显提升。现在城市的建设,有近2亿农民工承受和参与,不从农村做起,不把80%以上的孩子的教育抓上去,我们的教育就没有尽到责任。

  随着农村的节制生育,农民家庭孩子减少,加上农民收入的逐渐提高,很多家庭希望自己的孩子读高中上大学。这部分需要上高中的农民学生,有人测算每年有几百万人。但是,农村既无十二年义务教育,加上高中过少,这就给民办教育开辟了一个广阔天地。全国各类民办学校之所以能够达到10万以上,在校生能达到2824万人之多,这是一个主要原因。另外一些省区大学较少,不少地方即便有较高的考分,也难进大学读书。例如河南省近1亿人口,但大学严重不足,全国1000万人需拥有高校14.22所,而河南只有8.94所,再加上只有1所211院校,没有985院校,导致河南考生上大学十分困难。河南全省96万考生,每年能走出省外的仅6000人。如果高考是一座独木桥,对河南考生来说,则是在走钢丝。为此,有学生动情地说:“对我们要走钢丝升大学的人,多么希望有座独木桥。”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全国别的省区也是存在的。为此,每年都有数百万高中毕业生需寻求升大学的出路,这就为民办大学的兴办开辟了市场,打开了通路。

  (三)先富阶层和农民工的特殊需要,也为民办教育创造了商机

  随着改革开放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的推行,各地都有一批先富之人,也包括一部分干部,他们为了“望子成龙”,哪怕是花钱再多,也希望自己子女能就读优质学校,但是,一些欠发达地方优质学校较少,甚至没有,这就为一些大城市的名校办分校创造了条件,这样的学校多是高收费,有了高收费,就可以改善学校条件,就可以实行高工资,吸纳和聚集优质教师。这种学校质量好,升学率高。所谓的贵族学校,就是这样兴起的。

  与此相对应的,还有一批民办学校,是专对民工子女兴办的。这样的学校多在大城市或发达地区。那里有一部分农民工,不希望子女留守农村,希望自己的第二代在自己身边成长。同时也因为这些农民工所在的地方比自己家乡生活条件好,也想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如此这些农民工便千方百计让孩子在身边就读。但是,发达地方因为农民工多,外来人口多,公办学校难以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于是就给民办义务教育敞开了发展之路。以东莞为例,那里本地人口200万,外地人口1000万,尽管公办学校也接受了一些流动人口的子女入学,但真正的民农工子女往往不够条件,于是只好到民办中学、小学就读。东莞有200多所民办学校,基本上是为农民工子女服务。

  四、我国民办教育的类型、作用和所遇困难

  (一)民办教育的几种类型

  根据我们的调研,民办学校有着多种多样的类型。1.从投入看:有以营利为目的的,也有是慈善义举公益行为的。多数的培训机构基本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多数的有规模的学校是慈善义举公益性质。也有一些学校开始是想营利的,但经营起以后,看到教育事业在培育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同学生建立起感情后,就改变了初衷,将营利目的改变成立义举行为。2.从经营的模式看:多数是民间运作的,但也有不少是用公家名义、名校的品牌运作的。现在看,民间运作的,是处于弱势地位,以公家的名义运作的是处于强势地位,前者无法与后者竞争。特别是一些公立大学,以独立学院的名义办起“民营”的分校后,对真正民间运作的大学造成很大的打击。3.从办学年限看:有办长期的,有办短期的。有的民办学校从小学到高中包起来,有的则只负责一个学龄段,或办成短期的培训班。4.从服务对象看:有的是服务贵族子女的,有的是专门服务普通家庭或农民工子女的。一般长期办学的或公立学校兴办的分校,多是为富裕家庭子女服务的,而在发达地区的相当多民办学校则是为农民工子女兴办的。5.从培训内容和目的看:有的是职业性质的,有的是义务教育或普通高中性质的。6.从办学者的态度看:多数是奉公守法、一切为了学生工作的,也有一些是一切为了赚钱,因而必然弄虚作假,坑蒙拐骗,造成误人子弟的现象不断出现。7.从校舍有无看:有的是有土地,有教室,投入资本大,校舍环境好;而有的学校投入较少,靠租房子办学,多数条件较差、学习环境欠佳;8、从学校教师配备看:有的学校固定教师较多,师资水平较高,而有些学校,多靠退修教师或退休行政技术人员执教。9.从政府补助看:多数民办学校是不拿政府补贴的,但也有些地方,民办学校的教师工资是政府发放的,有的还给民办学校一些补贴和奖励。10.从学生的负担看:有些地方在义务阶段上了民办学校,政府是负责两免一补的,而在一些发达地方,很多农民工子女,在义务阶段上民办学校是不能享受两免一补的。总之民办学校千差万别,各种各样,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和探讨,需要管理和规范。

  (二)民办教育的积极作用

  官方和民方对民办教育的认识是多种多样的,千差万别的。但是不论对民办教育赞成与否,民办教育是客观存在了,民办教育的作用不能否定。

  民办教育的作用,一是:给先富起来的家庭,特别是为一些富裕家庭子女选择优质教育提供了机会和条件。一批挂着名牌学校名字的民办学校,通过高收费,聚集了资金,提高和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招募了一批优秀教师,创造了好的环境,这样的学校多是为有钱人的子女服务的。二是:民办教育为我国流动人口,特别是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在属地入学提供了方便。很多发达地区、流动人口多、农民工多,当地公办学校不能为其提供服务的情况下,民办教育为这些人的子女就读义务教育提供了方便。这类学校,因不能高收费,所以学校条件差,设备差,环境差,并因教师工资低,而不能聚集优秀教师,因此教学质量差。三是:民办教育有利于社会教育资源的充分发挥。民办学校很多是退休教师的新舞台,也是很多民办教师被清退后的再次就业“接收站”。同样也为一些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机会,还为社会上有教学能力的科技人员、机关干部创造了业余兼职的条件。不管怎样,这些教育资源,因民办学校的兴起,而得到了用武之地,其能量得到了更好发挥。四是:有利于壮大教育资源和使一些教育工作者展示自己的才干和理想。据调查,不少民办学校都是教育工作者丢掉饭碗后创办起来的,民办教育为他们展现自身价值开辟了用武之地。五是:打破了教育的大一统,民办学校自主经营,自我管理,促进了教育向多样化、特色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对国办教育改革起到了启示作用和推动作用。六是:弥补了国家教育经费不足,减轻了国家教育的负担。一些地方财政困难、办学难度较大的地方,借助于民办学校的建设,实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分担了政府的困难。七是:民办教育吸收了一批海归学子和海外华侨的投入,使民办教育在国外与国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促进了同海外的办学交流,利于吸取海外办学经验。八是:民办学校为少年儿童提供了增长多种技能的环境和 条件,一批有技术特长的人员通过办民办教育,推出了棋类学习班、琴类学习班、舞蹈学习班、体育学习班、外语学习班、书法学习班、绘画学习班,这为少年儿童增长技能,培养特长创造了机会和条件。九是:民办学校解决了幼儿的学前教育难题,基于我国没有学前教育的预算,在幼儿园数量极少的情况下,很多儿童无学可上,给父母工作带来困难,而民办幼儿园的兴起,使很多家庭的困难得以缓解,使很多儿童有了可上的幼儿园。

  (三)民办教育存在的种种困难

  1.缺乏配套政策。虽然国家现已出台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各省也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政策,宣告了民办教育属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部分,提升了民办教育的地位,并明确了民办教育为社会公益事业的一部分,并把民办学校区别为“非经营性民办教育”和“非公益性的培训机构”两种类型,但是,由于这一规定与国家已有法律、法规有相悖之处,实践中还很难落实,当然也有些部门仍然瞧不起民办学校,还有很多单位把民办学校看成民办企业,配套政策的缺乏,给民办教育促进条例的实施带来了困难。有关部门对民办教育的管、卡,即提高了民办学校的办学成本,也影响了民办学校的办事效率和办学效益。

  2.办学经费不足,资金来源单一。除少数贵族学校外,都不是什么大老板投资的,投资人常是一些本钱较小的对教育有抱负的工作者,如此,学校没有更大的资金支持,只能靠收学费进行维持。学校大、学生多的大学和高中,一般情况较好,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地方,学费放得较宽,学校收入不菲,学校经费相对充裕。而民办义务阶段的学校,即使在发达地区,因其对象多是农民工,收费不可能很高,学费收入有限,于是学校运转经费不足,学校条件提升困难。

  3.政府部门对民办学校的支持欠缺。民办教育日常工作涉及发改委、财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城建、土地、公安、体育、文化、卫生工商、金融、新闻媒体等诸多行政部门,由于缺乏整体协调,政府支持力度欠缺,导致诸多问题解决困难,例如学校的招生计划,教师的职称评定,社会保障以及学生的待遇,例如享受两免一补,助学贷款、购买半价火车票等都不能与公办学校师生享受同样待遇。特别是涉及办学用地等,很多都得不到政府有力支持,造成一些学校工作的步履维艰。

  4.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争夺市场,使民办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受到挤压。一些名校办分校,高等学校办独立学院,实际上是公办学校利用自己的品牌和权益在与民办学校争资源。全国改革开放30年只批准民办本科大学43所,而1994年一年就批准大学办本科的独立学院202所,仅四川大学一家,就办了17所独立学院。此国家的学校办民办,真正的民办学校便难以得到学生资源,不得不垮台、关门和缩减。致使原有的1300所的民办大学,现在包括500所独立学院在内,也才剩下700所。

  5.民办学校缺乏自主权,学校的发展受到种种制约。迄今为止,我国民办学校还不能像国外那样,可以自主设置分校,自主设置专业、自主决定学校的一切。民办学校的校名受限,设置专业受限,招生名额和招生资格受限,收费标准受限,甚至连学生买回家规定的半价火车票都受限。民办大学学校请的或选的党委书记不算数,要求党委书记要由教育厅局派,并限制学校董事会只能任职两届,创业人、投资人的权益无法保证。

  6.公办大学办的民办分校独立学院,存在着“卷钱”的隐患。中国有独立学院318所,实际上多数都是大学自办的,没有民间资金投入。这些独立学院所收学费较高,缺乏必要监管。我们有的收费小学一贪污就是一亿元,可见收费办学的水之深,水之浑很不一般。在318所独立学院中有78所是有民间投资的,一些名牌高中在地方办的学校,也多有民间投资。但是合办方所谓的品牌投入,往往占股30%,有的合办方,每年只顾在收学费之后拿走30%,连发票都不给。实际上在教学方面尽责是很少的,即使这些合办方学校出一点退休教师,承办方也还要向这些教师单付费。至于不给发票,又取走的30%经费用到哪里去了,人们尚不得而知。

  7.招生资格和学生毕业证的获取十分受限。招生方面,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有些地方禁止外地学校招生,因此民办学校自主招生部分就十分有限。而在毕业生获证方面,民办学校计划外学生必须要通过自学考试获得文凭,自学考试难度大,过关率较低,学生获证比较困难。

  8.办学条件较差,师资队伍不稳。绝大多数民办学校租赁民房或企业,学校的旧房,有的学校由于经常迁移校址而被戏称“流动学校”、“游击学校”,这既不利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稳定,也给政府部门的管理、监督带来困难。而且,许多民办学校的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场地设施等方面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最低要求。教师的工资低、待遇差,权益得不到保障导致教学工作缺乏稳定性。学校对教师缺乏凝聚力、向心力,对学生的教育缺乏长远规划,这不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学校形成自己的传统,创出自己的特色。

  五、对中国民办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基于以上的考察、研究,我们认为要发展中国的民办教育,一定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对民办教育的认识,毫不动摇地把民办教育推上去

  如前所述,民办教育从古有之,民办教育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时至今日,世界上有60%大学为民间开办。事实证明,民办大学不仅节约了国家的开支,而且极大地丰富了教育资源。更重要的是,民办教育体制比较灵活,受制约较少,对于培养人才更有积极作用。世界上很多优秀人才是民办学校培养出来的(我国也曾如此),很多获诺贝尔奖金的科研成果是民办大学创造的。因此,民办教育的发展是不能小看的,更是不能忽略的。

  考虑到我国当今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教育风气过于浮躁,世界大学排名被远远抛在后面,诺贝尔奖60年来与我国无缘的实际情况,我们应该重新认识民办教育对我国教育发展和对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要在这次教育改革中,大大提升民办教育的地位,要把民办教育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将民办教育的发展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千方百计、毫不动摇地把民办教育推上去。

  (二)认清民办教育的主要服务对象,给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关注

  根据我们的调查,民办教育,除了部分公办名牌学校开办的民办分校多为富裕子女服务外,绝大多数的民办幼儿园、民办小学、民办初中、民办高中、民办职校、民办大学,其服务对象都是低收入家庭子女,农民工子女,弱势群体子女。这些孩子们,多来自农村,来自欠发达地区,一是因为他们所在的小学条件差、设备落后,再加上开不起外语、开不起计算机、致使在起跑线上同发达地区的孩子、同城市的孩子、同富人的孩子拉开了差距,不具备竞争能力;二是因为他们所在的省区,教育不发达,大学少,尽管升大学的分数已经不低,但还是不能被大学录取,于是不得不花钱去投奔民办学校。就像广东东莞那样,公办学校条件十分优越,教师工资一年高达12万元,优秀教师非常密集,学校虽然拿出一部分名额给流动人口,但也多被有钱的,或白领阶层所取走。而真正的农民工子女,根本无法进入,以至于200多所民办学校,都是农民工子女。河北廊坊有几十所公办学校开办的民办大学,据了解,绝大多数,也都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民的后代就读的。

  我们在不断高喊教育公平和致力教育的均衡发展。而世界上,民办教育的出现,正是教育不公平的产物,也是教育不均衡的结果。为此,我们一定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民办教育主要服务农民、服务农民工、服务弱势群体的实际出发,给民办教育更多的支持和关注。可以说,支持民办教育就是支持农民,就是支持农民工,就是支持欠发达地区的弱势群体。因此,应该支持民办教育,使它办得更好。

 (三)搞好教育经费的透明分配,促进教育经费对民办教育的扶植

  我们一谈教育问题,就是讲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过低,而我本人认为,教育的根本问题并不在这里。应该承认发达国家教育经费占GDP比重已达到5%以上,中收入国家也达到4%以上,世界上2004年平均达到4.5%。我国2007年达到3.37%。同世界平均水平比低1个百分点左右。努力提高这个比重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如何用好这几万亿的投入。

  教育经费的使用一定要透明。我们不能老是搞“锦上添花”。几十年来,我们国家在艰难的发展中,首先把有限的资金投在首都,投在大城市兴办大学,和支持重点中学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到了今天,还不改变这种做法,依旧重城轻乡、重大轻小、重锦上添花、轻雪中送炭,只能造成教育资源的畸形发展。我们有的大学名声在外,“港澳台”捐资、企业家捐资、校友捐资甚多情况下,教育部每年还给57亿元,比西方一些名牌大学投入还要多很多。而我们很多欠发达地区,过去没有吃到偏饭、没有得到教育发展、教育资源贫乏,但今天还是拿不到钱,这怎么能使教育公平、怎么能促教育均衡发展?民办教育同国内办教育一样,都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现在最需要教育大发展的地方,是人口众多的农产区,他们那里学生数量大、教学资源少,高中比例极低,升大学如走钢丝一样,在国家不能直接支持这些地方办高中、办大学的情况下,应该学习国外的做法,拿出一批教育经费作补贴,以扶植那里的民办教育更好发展。

\

任玉岭在云南瑞丽老君山下的何河源村考察小学教育

  (四)要坚决反对公办学校办民办分校

  根据我们的调查,很多人都认为公办学校办民办学校,不仅是定时炸弹,还是腐败温床。

  现在有一种理论,认为优质学校少,就应该让优质学校办民校,实际上这是错误的,也是危害极大的。优质学校是怎样形成的?是国家扶植的结果,吃偏饭的结果。根据我们的调查,一所学校只要有了较多的钱,就可以优化学校的教育环境和条件,就可以提高教师工资,就可以吸引和聚集优秀教师,就可以扩大招生范围,这样很快就可以成为优质学校。我们在广东东莞和贵州就遇上两所这样的学校,这两所民办学校因为投入高,工资高,从全国各地聚来优秀教师,5年—7年便成了当地考入清华、北大最多的学校。因此,我们不要迷信原先的名牌学校。只要我们对各类学校都能公平对待,只要都能制止公办学校的择校费,制止公办学校办民校,我们的优质民办学校就一定会迅速崛起。名校办分校有很多漏洞,易造成腐败滋生,特别是提取30%的学费还不给发票,这绝不是好的事情。还有教育主管部门提成“择校费”的做法,也造成择校费越治理越严重,此中都有猫腻,此中必有黑洞。为了扶植真正的民办教育发展,一定要坚决制止名校办民办分校,更要制止择校费的收取和教育主管部门对择校费的提成。非这样做、真正的民办教育就难以发展,优秀的民办学校就起不来。

  (五)给民办学校松绑,让其在改革开放中自由驰骋

  现在的民办学校不仅不能自由驰骋,而且在很多方面不能与公办学校平等。以办学的土地为例,很多公办学校用土地,一路绿灯,有的根本不要钱,由政府划拨。而民办教育,即使拿钱也找不到土地。民办学校教师队伍不稳也与待遇不公直接相关。公办学校教师,不仅可以享受高工资,而且退休养老有保证。既然都是从事教育的,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为什么国家不可以给从事民办教育的教师一些补偿?例如广东东莞,公办学校教师年工资12万元,还有退休养老保障,而民办教师年工资只有2万多元,还没有退休养老保险。同在一个县市、同一个乡镇、做同样的工作形成如此大的差距,这怎么能谈上改革开放成果共享?作为国家应当对其进行研究。还有学生在民办大学不能享受助学贷款、不能买半价火车票等,这都是对民办教育的直接打击。诸如此类,在民办教育发展中还有很多,如对民办学校的考核问题、教师的职称评定问题、招生数量问题、专业设置问题、自办分校问题、都应该松绑和放开。

  (六)对赚钱为目的的民办学校要限制和规范

  民办学校中有少部分是以赚钱为目的,政府已允许的可以继续支持其通过办学取得回报,但一定要通过税收杠杆,约束其不轨行为。对投资民办教育,不从学校取得回报的,要坚决做到税不进校,减少学校负担,减少社会麻烦。从长远看,凡以赚钱为目的的投资民办教育的,似不应再予审批。

\

任玉岭随全国政协李贵鲜副主席在大连考察

  有一些以赚钱为目的民办教育机构、民办短期培训班,一定要约法三章,防止坑蒙拐骗和在招生中出现欺诈行为。

(原载《中国民办教育》)

 
 
上一篇:高玉家主席一行赴马达加斯加大使馆会晤
下一篇:最后一页
 
《任玉岭谈教育》之《对民办教育的考察、研究与建议》
《任玉岭谈教育》之《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建议》
《任玉岭谈教育》之《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
《任玉岭谈教育》之《关于在校园之外构筑校园平安的几点建议》
《任玉岭谈教育》之《实施道德建设工程保证社会长治久安》
《任玉岭谈教育》之《编者的话》
《中华三百名城颂》之《九十年啊,不平凡》
《中华三百名城颂》之《九十年啊,不平凡》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京ICP备12021204号-1
版权所有:365足球比分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2号恩菲大厦817-821号 邮编:100038
Copyright © 2010 - 2020 www.paidu01.com All Rights Reserved